编者的话:
自古交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古交建区60周年、建市30周年“中国人寿保险杯‘我与古交共成长’征文大赛”开展以来,得到全市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广大关心古交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大赛共收到稿件篇,经过评委会的反复评比,选出篇稿件入围最后的评选,其中老干部组12篇,成年组51篇,学生组49篇。本平台将陆续把部分优秀作品推荐给读者。
古交领属颂
——谨以此献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古交建区六十周年、建市三十周年
唯我古交,
历史悠久灿烂,
文化源远流长。
旧石器时代遗址,
印证了先人活动的足迹,
人类蹒跚的步伐,
穿越了漫漫的岁月。
从猿人到古人再到新人,
由茹毛饮血发展到薪火相传。
百万年的历史变迁,
孕育了华夏的远古文明,
彰显着人类发展摇篮的光华。
尧、舜、禹及至三代,
分属唐、冀州与并州。
春秋时期,
为狐氏大戎的领地。
邑人狐突,三代忠良,
辅佐晋文公成就了霸业。
狐氏家族,千古流芳,
狐氏文化,中华瑰宝。
太原归晋后,
母亲河两翼分治,
北境归盂邑,南境属晋阳。
赵、韩、魏三分晋室,
地处战国与楼烦国前沿,
绵恒一百五十里的国界线,
布满了哨所、兵寨与关卡。
现存的边陲遗迹,
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沧桑。
汉时,再现盛景,
北境归汾阳,南境属晋阳,
境内设置了牧苑、羊肠仓,
延续了千年时光,
昭示了民族融合的情怀,
闪烁着战略要地的光辉。
三国时,成为魏国的疆土,
北境归阳曲,南境属晋阳。
北魏时,全境归属长安县,
北齐时,全境改属龙山县。
隋开皇年间,
析晋阳西陲,大陵东北境,
设置了交城县。
北境属阳曲,
西部少数区域,
时而归交城,
时而属静乐,
一直延续至娄烦县立。
唐天授二年,
徙交城县治于山南却坡村,
故地更名为古交。
盛唐时期,
境内设置过灵(卢)川县。
北境的唐代遗存,
折射出曾经的繁荣辉煌。
北宋时,
北境属阳曲,南境归大通监,
北境之狮子河、南境之大川交叉分治。
元、明、清时,
北境属阳曲,南境复属交城,
狮子河、大川境属沿袭前朝。
抗战时期,
随势建立起交城(东)、阳曲(西)县。
北境属阳曲(西),南境属交城(东)。
这里是晋绥边区的南大门,
是通往华东、华中的咽喉要冲,
突出的战略位置,
凸显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华国锋、李井泉、康世恩、
曾长期战斗在这块热土上,
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四大元帅——
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
在这里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里,
我抗日军民前仆后继,
用铁的身躯、钢的意志,
捍卫了这块英雄的土地。
在这块用鲜血染红的热土上,
老区的光辉永世流芳,
红色的基因代代传承。
一九五八年,
依矿而成立了古交区,
结束了隔河(交叉)分治的历史。
在矿区建设中诞生的“古交精神”,
成为了中国环境保护史上的里程碑,
再一次将古交的名字,
推向了极其荣耀的殿堂。
一九八八年撤区建市,
古交又迈上了新台阶,
一顶顶桂冠接踵而至,
一项项殊荣纷至沓来,
成为了:
中国产业百强县、
中国宜居宜业典范、
山西省园林城市、
山西省卫生红旗城市
……
古交,可爱的古交,
满城文化、遍地灿烂,
积淀着领属的年轮,
承载着时代的荣光,
昔日的辉煌,
今朝的荣耀,
古交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郝天昌
推荐单位:古交市委老干部局
推荐阅读
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古交市重拳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
古交市召开12月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我市部署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入户工作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告知书
“我与古交共成长”征文比赛结果揭晓
责编:张建峰编辑:邢玲爱制作:谭璐
郝天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