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金牛城
古交人古交事
发布正能量信息
地方方言
古交地方方言(民间文学)传承人:王绪梅,年1月出生,古交市梭峪乡王龙沟村人。古交地方方言是古交传统民间文化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它以简单的口头传授为主要方式来表现和反映当时人民群众喜、怒、哀、乐等情感,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其日用词语极为丰富,表情达意,随心所欲;俗语谚语流传遍布,用之不竭;比喻歇后、各式各样、逼真形象,极具方便性、趣味性、传统性、民间性、地域性等特征,对于研究与保护、传承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文化价值。
古交地方方言主要分布在古交市及太原市的周边地区。由我市的一位老文化爱好者王绪梅通过多年辛苦收集整理的,目前收集到的有以下几大类:词语、俗语、谜语、谚语、歇后语、习惯用语、婚丧礼仪用语。
改革开放以来,古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象,整个环境的大变革,气候的大变迁,生产的大转型,当然也导致了文化领城的新陈代谢,更新换代。一些传统的旧风俗、旧文化、旧观念,受到新浪潮的冲击,逐渐埋名隐姓,陆续淘汰。就地方方言来说已经相当明显,相当严重。历代古交田园农耕,今日古交工矿众多;昔日古交山庄窝铺,眼前古交高楼大厦。乡村入城市,农业转工业,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交流工具,必然得转型。以往古交人口十万不足,今日古交人口二十万之多,外来人口小可半数,外来方言乡音逐渐流入,再加上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甚至学习外国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大大削弱了世代传承的家乡方言,削弱了优美精湛的当地特色土话。我们现在对古交地方方言进行录音、文字、视频的整理,加以保护,以供子孙后代查阅。今天在这里不能—一星现,摘抄部分供大家赏析。如:
(一)俗语部分:
下人不能高待,
好人也能惯坏。
娘有不如自有,
自有不如怀揣。
投亲不如住店,
县官不如现管。
房檐下的洋蒜,
不敢出头露面。
请人要有吃的,
讹人要有说的。
光说旁人不三,
不说自己不四。
飞机看成风筝,
萝卜看成人参。
好人看成坏人,
蛇八头认成丈人。
彭祖活了八百,
没见黑炭洗白。
(二)谚语部分
墙上的草随风倒,
说东道西往南跑。
养儿方知父母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
家鸡打死不出门,
野鸡养死不眷人。
水是从上往下流,
人是从上往下亲。
紧把不如牢拴绑,
磨镰不误砍柴工。
瞎子的嘴,
没梁的斗。
牲口吃了傍道的田,
女婿子花了丈人的钱。
云里的阳婆,
洞里的蛇,
蝎子的尾巴,
后娘的心。
(三)四字词语
——眉——眼
漂眉吊眼、无眉没眼
瞎眉绽眼、反眉侧眼
黑眉四眼、扬眉掉眼
实眉焊眼、灰眉怪眼
贼眉撩眼
——气
小厘小气、母声恶气
增声呆气、娇厘娇气
二八雾气、小家烂气
哑声巴气、歌声逗气
猪脑二气
(四)歇后语
饿老鹰抓了个猪尿泡——空的
老鼠的屁眼——灰的
死人身上定罪——冤枉
老和尚的帽儿——平滩
聋子的耳朵——配般
张三的帽子给李四戴——胡来
出鼻骡子卖了驴价钱——贱货
豆腐没搁卤——浆(将)就
水瓮里跑不了鳖——没跑
脚底数来人——没跑
戏子的胡须——假的
一光打得个路铭柱——明的
隔山买犁牛——冒干
(五)婚礼用语
东方红太阳升,黄道良辰喜气生,喜神贵神福禄神。二十八宿转周城,和合二仙迎新人。一路通泰遇贵人。
鸣锣开道打先锋。娶亲队伍紧相跟。人欢马叫一流风,客厅饭厅招待人,但等新娘娶进门。
(六)丧白礼仪用语
当老人去世儿女亲家祭奠时用语:狮子河里三道口,木口、界口、沙道口;汾河沿岸三道口,炉峪口、河口、三岔口;热关头、冷岔口,兆丰、河口、麻家口。这些都是虚礼,把众位儿女亲家迎回门口,为老人上香祭奠才是正理。既不知哪位年高岁大,也不知哪位尊辈上下,相互敬让,上香祭奠。
古交民间小调
古交民间小调(传统音乐)传承人有:王绪梅,年1月出生,古交市梭峪乡王龙沟村人。张志平,年10月出生,古交市西曲街道港立村人。张阔英,年1月出生,古交市河口镇人。古交民间小调源远流长,源头难考,普及广泛,通布山乡,是古交民间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中的一枝艺术奇葩,是古交地道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古交民间小调可以说是百唱不厌,百听不烦,尽管在当今文化网络铺天盖地,流行时尚新歌新声随身随处可听可品味,人们仍然难忘却昔日的民间小调。古交人把民间小调习惯叫“情歌歌”、“小曲曲”。上下两句为一曲,有时也有几曲连贯表情达意的。每句以七字至十字为普遍,也有个别八字、九字或十一、十二字的。言简意浓,语浅意深。
虽说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但民风乡俗、人文地理、自然景现、历史传奇、无所不有。以比起兴,联想丰富,构思精彩,情寄曲中,昔日大老粗无纸无墨,一字不识,可吟唱民间小调却是出口成章,今日拾取,研究推敲,回顾历史,追忆当年社会现实、时代背景,我们不得不为历代劳动人民从生活中创造的这些精华而赞叹!
画儿上的花草闻不见香,唱曲曲都是个打比方。一声声高来一声声低,小曲曲多是为朋友。天阴下雨雾沉沉,想哥哥哭成个泪人人。山坡坡里百样样草,百样样看见你百样样好。金针银针扎不出血,医生也号不出相思病的脉。昔日的古交民间小调唱遍村村寨寨,唱出边关口外,谈情恋爱靠它搭桥,交友寻伴靠它连线,忧闷烦愁靠它释放,疲劳厌倦靠它消除。赶骡喝马行脚的,田间地头劳动的,十字路口坐街的,割草挑菜放羊的,树下乘凉歇晌的,黄昏月下聊天的,光棍堂里聚会的,讨吃要饭乞食的,赶集上会逛游的,出门在外打工的…都离不了几声民间小调调。
古交民间小调是古交传统文化中浩瀚无际的大海洋,是其他民歌以及民间文艺的取材之库,取经之潭。是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才智结晶,可以说与人同寿,与世同辉,质朴中含现实,浪漫中见天真。精华里有精华,宝藏中有宝藏。在当今社会革新时代急剧变迁之际,亟待抢救与保护。
(来源魅力古交,图文均由市文化局提供)
投稿
商务合作请联系闫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