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是山西省太原市所辖县级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国焦煤生产基地,也是吕梁山东麓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连接省城太原和晋西北的现代化工矿城市。
古交市地处北纬37°40′6″至38°8′9″,东经°43′8″至°21′5″之间,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53公里,位于太原盆地以西、吕梁山脉主峰关帝山东翼、云中山南端,东与太原市万柏林区接壤,西与娄烦县相连,南与交城县、清徐县为界,北同阳曲县、静乐县毗邻,国土面积.59平方千米。截至年,古交市辖4个街道、3个镇和7个乡,总人口20.9万(年)。[1]城镇化率54.2%,居太原市第一位,全省第七位,是太原市唯一一个城镇化率超50%的县域城
历史沿革
古交境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汉、魏、晋及北朝均为晋阳西陲。隋开皇十六年(),析晋阳西境置交城县,县治在古交镇。唐天授二年(),交城县治徙大陵庄(今交城县城),以就驿道。先天二年(),析交城县北境于今古交境域置卢川县,县治在今炉峪口。开元二年(),撤卢川县复并入交城县。此后直到民国初年的多年中,古交境内无县级建置。民国26年()11月,日军先后侵占了太原和交城县城。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古交境内的建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民国26年()11月至翌年3月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挺进古交,发动群众组建了半政权性质的阳(曲)交(城)边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初创了革命根据地。民国27年()3月至翌年,山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员公署在河口镇成立,后移驻狮子河一带,同时,山西省阳曲县政府驻河口一带,交城县政府驻屯兰川一带。从民国29至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晋绥边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原山西省第二游击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年8月改称为晋西北第八分区专员公署,年11月该称上名)先是游动,后长驻在屯兰川关头村一带。交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屯兰川、原平川一带,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驻狮子河一带。民国35年()冬,阎军进占古交镇、河口等地,并主建了古交行政管理区(县级),旋即被根据地军民摧垮。民国35年至37年(-)7月,阳曲县政府驻河口、曹坪、大南坪一带。新中国成立后,年8月划阳曲县的嘉乐泉、阁上、梭峪、曹坪、杏林坪、大南坪、河口与交城县的河南、古交9个乡,初置太原市河口工矿区、区领导机关驻河口镇。同年11月上旬,又划交城县的岔口、营立、姬家庄、镇城底、原相、南头、草庄头、刑家社8个乡,连前共17个乡,改制太原市古交工矿区。
年8月,娄烦县的长足上大队和雁门大队划归本区。年,经国务院批准,古交撤区建市。
行政区划
年古交市辖古交、河口、镇城底3个镇,河南、草庄头、邢家社、常安、原相、岔口、姬家庄、梭峪、加乐泉、阁上、曹坪、大南坪12个乡,西曲、东曲、马兰、镇城底4个街道办事处,43个居民委员会,个村民委员会,个自然村。中共古交市委、市人民政府驻古交镇。
截至年,古交市辖4个街道(东曲街道、西曲街道、桃园街道、屯兰街道)、3个镇(河口镇、镇城底镇、马兰镇)和7个乡(嘉乐泉乡、梭峪乡、邢家社乡、阁上乡、岔口乡、原相乡、常安乡),共计37个社区和个行政村。[4]
地形地貌
古交市地形复杂,峰峦叠嶂,沟谷纵横,外围地势较高,中部则逐渐低洼,形成盆地地貌。平均海拔米,西南之狐偃山标高为米,石千峰标高米,全市内标高近米的山峰有20余座,千米以上的山峰则有70座。丘陵山地超过全市总面积的95%,而河谷平川尚不足5%。
气候特征
古交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数小时,年最高气温达40℃,最低气温为-20℃,年均温9.5℃,年均降水量毫米,年平均蒸发量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8、9月份。冬春季节多风,最大风速7.2米/秒,风向多北西。结冰期从11月开始,翌年3月解冻,冰期约5个月。冻土深度0.5--0.8米。无霜期平均天。
水文情况
古交境内主要河流为汾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较大的支流有狮子河、屯兰川、原平川、大川河等。除汾河外,其它河流均为季节河,平时干涸,雨季多有洪倾泻。
自然资源
煤为古交市主要矿藏,含煤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也含有不稳定的薄煤层或煤线;煤田面积为平方公里,分布在古交、河口、镇城底3个镇和河南、刑家社、草庄头、原相、常安、姬家庄、梭峪、嘉乐泉、曹坪等9个乡;储量为98.3亿吨,煤种有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及热变质无烟煤等,媒质良好,硫、磷灰分含量较低。
古交市已探明的铁矿资源分布于11个乡镇,储量约万吨。同时还有锰铁矿、黄铁矿、铜矿、铝土矿、石膏矿、石英石、石灰石以及花岗斑岩、大理岩、玉石以及稀有元素锗、镓、铀等。
基础设施
年古交市初步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了《东部新城火山修建性详规》、十大片区详规、“两乡三镇”总体规划和10个村的新农村规划。实施了凤凰苑、丽景花苑、优景美郡等旧城改造项目,实施了东部新城火山片区回迁安置小区、御景华府、北苑小区等新城建设项目,年新增住房面积20余万平方米。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第一填埋区投入运行,第二污水处理厂、汾河蓄水美化等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全面强化城市管理,整治了4条小街小巷、2个老旧片区,创建了省级清洁工程示范乡镇、村庄和街道各1个;启用了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开通了数字古交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验收通过了“数字古交”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
年由国家、省、太原市、古交市按比例投资3.2亿元,古交市地方筹资4.3亿元,总投资7.5亿元的首批国统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安置工程进入房屋分配阶段,户沉陷区居民将陆续迁入新居。
生态环境
年古交市完成造林8万亩,超太原市目标任务的15%,森林覆盖率由往年的17.9%提高到20.1%,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9.3%提高到39.8%,绿地面积新增8.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8平方米,古交电厂等3个单位被评为省级园林化单位。
交通
古交市有太古岚铁路和太佳公路穿越全境。太古高等级公路全线通车,扩展了古交与外界的联系,使古交和太原飞机场之间的距离缩短为60公里,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截至0年末,古交市公路总里程为.公里,等级公路.公里,其中省道4条共94公里,县道6条共.公里,乡道59条共.公里,村道条共.公里,提高公路等级44.55公里,公路密度57.87公里/百平方公里。拥有货运企业12户,营运货车辆,全年完成货运量万吨公里,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有客运企业3户,长途营运客车62辆,农村客运辆;公路客运量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0万人公里;出租公司一户,出租车辆辆。机动车维修经营户户。机动车综合性能监测站1户,年检车辆辆。
旅游景点
千佛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寺座落于古交市区南端,两川相夹,背山临水,左有钟楼壮其威,右有井泉毓其利,面对寨亭,庙貌庄严古朴,距今约有千年历史。因共有石雕像千余尊,故名千佛寺。年被列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泉寨位于古交市中心,南依千佛寺,东靠市民广场,占地面积15公顷,因有淙淙泉水常年不息而得名。
民俗风情
岁时民俗:正月初五:送穷日,前一日将室内外清扫的垃圾堆放好。于初五拂晓时送至门外。坟香放炮。谓之“送穷土”;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晚上点谷面蒸的灯;四月初四:马王生日;十月初一:这时已进入冬季,家家上坟烧纸。新坟以五色纸做衣裤,谓之送寒衣;腊月二十三:是日普遍祭灶、地方古节。
古交境内,各村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俗称过节。如六月二十四盘龙山关帝庙、七月初七河口关帝庙等处均为唱戏古节。正月十二古交镇有铁棍、抬阁。正月二十四西区村有垛狮子火习俗。正月十五放焰火。
仪礼民俗
婚俗:古交农村的联姻一般经过议婚、纳采、订婚、登记、妆戏迎亲等几个过程。
生日:小孩1至3岁过生日,亲友除赠送衣物外,尚需赠送一种特制的面蒸食品此物名叫囫囵;不论年岁大小,过生日要吃饺子,晚上熬红饭以示不忘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以后做寿多为70到80岁逢十之年。
丧葬:其主要程序为入殓、孝服、央人主、开吊、装衣饭、出殡、烧七、百日、周年等。
艺术民俗
民间艺术:清末明初,民间艺术有古交镇的铁棍、旱船、竹马、张三推车;草庄头、营立村的花鼓;李家社、白岸、曲坪村的秧歌踩街。40年代,屯兰的关有、头等地由晋北传入扭秧歌、打霸王鞭。60年代,古交镇等村示由外地传入高跷、大头娃、牛斗虎、舞狮子等。
民间游戏: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如:打瓦、递方、捉汉奸放风筝、踢毽子、老虎吃羊鹰挝小鸡、跳绳、摔跤、打陀螺结牛槽、叼羊骨等,这些娱乐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
民间工艺:古交的民间工艺也是非常丰富的,如面塑、刺绣、剪纸等常常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著名人物
徐师曾,清江西省新建人,曾任古交巡检司。
折遇兰,字佩湘,号霁山,清阳曲县南沟村(今本市草庄头乡南沟村)人,著有《折霁山文稿》,《看云山房诗草》等。
阎广居,字子仁,号安亭,清阳曲县河口村(今本市河口镇)人,著有《力恕堂全集》、《格言录》,均刊行于世。
邢阴氏,女,清道光、同治年间交城县河北都盘道村(今嘉乐泉乡盘道村)人,其父因医术精湛闻名乡里,邢阴氏自幼秉承家教,及长工诗善书,尤精医术。
张起鹏(6-),字子翔,交城县西曲村(今古交镇西曲村)人,年,日军侵华势力已成强弩之末,他避居太原,任教于工业职业学校。受人诬告,被日本宪兵队抓捕入狱而惨遭杀害。
梁存地(-),阳曲县西庄村人。出身于贫农家庭,年投身与抗日救亡运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村党小组、党支部,任小组长、党支部书记,领导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康秃则(-),交城县张山圪垛村(今常安乡张山圪垛村)人。年初,他参加了民兵。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民兵队长,带领民兵坚持对敌斗争。
赵士文(9-),交城县武家庄村(今姬家庄乡武家庄)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中共交城县委的指示,动员群众集资入股,与交城县贸易部门联办药店。
康生瑞(-),原名康心宽,古交镇李家社村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后勤部工程队副队长。曾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评为五好干部,年晋升为工程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