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经介入是什么?
脑血管病的传统治疗手段就是药物和外科手术,这是二条生命保障线。对脑血管病病人,神经介入则是第三条生命线。
神经介入医学是“介入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神经介入医学即介入神经放射学,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栓塞、溶解、扩张、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目的的一种临床医学科学。
人体的动脉都是相通的。神经介入实际是利用了人自身的血管管道治疗,从大腿根部的腹股沟处穿刺股动脉,伤口只有大约一个小米粒大小,导管由此进入,建立进入脑动脉的通道,之后脑血管支架、扩张球囊、弹簧圈等介入材料就可以通过导管到达到达靶血管和靶病变,快速撑开患者狭窄闭塞的血管,或应用弹簧圈堵塞动脉瘤和出血点。
神经介入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复合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随着对许多疾病认识的深入和理念的更新,神经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成为热门学科,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称其为“第三条生命线”,并无夸大之词。
当前介入技术和内科技术、外科技术一起并称为三大医学技术;相对于后两者,介入是一门年轻的技术,既独立于内外科技术之外,又和它们交叉并存,协同发展。介入技术以其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而分为心脏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和肿瘤介入等。
2
神经介入主要做什么工作?
神经介入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神经介入技术主要是诊治脑与脊髓血管病,在脑肿瘤等疾病方面也有涉及:
1.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和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急性或慢性脑动脉闭塞等;
2.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等;
3.脑肿瘤类:富血运肿瘤术前造影评估与栓塞,恶性脑肿瘤动脉内超选择性化疗等。脊髓血管畸形、烟雾病和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治等。
3
神经介入的重要性、优势
神经介入治疗不同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具有不开颅、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是微创外科的方法之一。神经介入手术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1.微创手术、体表不留瘢痕:真正的原装生活。神经介入技术避免了开颅手术带来的组织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所以容易被患者接受;美国卒中协会和心脏病协会年的指南中,明确将既适合于开颅手术,又适合于介入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推荐首选介入手术,就是对其这一优点的肯定。
2.适应症广,绝对禁忌症少;神经介入手术操作创伤小、时间短,对病人而言损伤轻,痛苦小,危险低;那些因合并症多不能耐受开放手术或全麻的患者,是一个好的选择。由于介入手术采用血管内途径,避免了因病变部位带来的手术限制,如:高位或很低位的颈动脉狭窄,手术难以暴露,介入就可以轻松实施;颅内多发动脉瘤,介入治疗可以一次完成;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血管病变,如丘脑、脑干的动静脉畸形,手术常很难或无法实施,介入手术常可以完成治疗。
3.快捷、迅速;神经介入手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实施,如急性脑血栓的介入治疗。完成股动脉穿刺,并将导管插至病变血管,常可以在数分钟或十余分钟内完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血管再通,挽救脑组织。对于急性脑梗塞的机械取栓治疗就是介入治疗快捷的最佳体现。其它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4.可以与外科手术互相补充,有机结合。比如:大的脑动静脉畸形,直接手术切除创伤大、出血多、危险高,可以先部分栓塞,缩小体积,控制血流量,手术全切就更安全。颅内富血运肿瘤,术中出血不好控制,常常无法切除或不能全切,采用术前栓塞后就会大大提高治愈率和安全性。近年来,复合手术(也称杂交手术)在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倍受推崇,就是将神经介入与开放手术有机结合的结果。
4
神经介入的劣势
当然神经介入技术也有一定风险。神经介入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也很容易被患者误解为“小手术”或没有风险。这是非常错误的。
神经介入手术创伤小是因为它是通过生理管腔(血管内)来治疗疾病,但在血管内操作仍然是有风险的,比如血管破裂、堵塞等,就可以引起颅内出血或脑梗死,造成严重后果。在手术级别分类中,脑血管造影被列为三级手术,一般的介入治疗都是四级手术(最高级别),可见它不是小手术。神经介入医生常常需要有深厚的神经病学、神经解剖基础,还要有敏锐的影像辨别能力和熟练的介入器材操控能力,否则“小手术”会引起“大麻烦”。
神经介入手术中最担心的是术中、术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医生会在术前跟患者或家属有针对性的分析、解释。另外,也有一些其他的问题需要注意,如穿刺部位血肿、造影剂对肾脏的损伤、射线引起的副作用等。
另外,神经介入手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目前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也有一些不足需要逐渐在发展中克服。例如,颅内动脉瘤栓塞后的复发率比夹闭术后的要高一些,颅内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发生再狭窄率较高。但随着颅内支架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
5
神经介入的春天
年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MRCLEAN等5项新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先后发表,结果证实对于前循环急性脑梗塞大血管闭塞患者,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组即刻血管再通率、术后90d良好临床预后率均优于单纯静脉溶栓组。它标志着卒中治疗的春天来到,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的联合应用,使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上升一个新的台阶。SAMMPRIS研究对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持否定态度,随着后SAMMPRIS时代研究而逐渐云开雾散,人们认为支架置入术应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二线治疗,其目标人群是积极内科治疗失败和存在严重低灌注的患者。神经介入的春天来了!
在脑卒中患者中,有60%~70%是缺血性脑卒中。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塞患者而言,介入手术机械取栓是更快的救命手段(逆天技术),能降低致残、死亡率,同时也是预防性措施,而随着卒中早期发现的预防宣传、卒中急救流程的完善、救治新技术的出现、时间窗的不断扩大,新指南的快速发布则可使更多的病人受益,当前急性脑梗的治疗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2.0时代)。
目前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神经介入治疗手段主要有球囊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术、自膨式支架置入术,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及路径特点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治疗方式(个性化治疗)。药物涂层支架与药物涂层球囊,顺应性更好的快速交换颅内球囊和支架的出现则强化这种认识,其安全、可靠、损伤小、疗效肯定等优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WEAVE试验最终结果也表明相较于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同样安全,但如何选择可能获益的患者仍是当前重要的问题。
而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面,早在年的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就一举奠定了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地位,它发现神经介入治疗与开颅夹闭相比能够降低残死率,改善临床预后。年ISAT和BRAT两个RCT的中长期随访研究显示介入治疗破裂动脉瘤的优势更加明显,介入栓塞组患者死亡或残疾的风险明显低于开颅夹闭组。对于从技术上既可以开颅夹闭又可行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患者,推荐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当今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随着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Tubridge和其它新材料WEB、PulseRider的出现,以前一些复杂、巨大,处理相对困难的动脉瘤病例变得相对容易。材料的不断创新伴随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变得更加简单和安全,更多动脉瘤能够获得完全栓塞。
随着压力锅技术和经静脉途径的发展,新的头端可脱性微导管Apollo出现,治愈性栓塞概念的提出,它使得神经介入在脑动静脉畸形治疗领域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我们相信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新治疗理念与技术也会慢慢呈现,神经介入将给更多的病人带去合适的治疗手段促进康复与健康,神经介入的未来必将会更为灿烂。
神经介入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一方面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关键是我们如何应用这个最新武器,选择适应的患者、选择合理的技术。
神经介入,第三条生命线!其实这条生命线(血管道路)本身就是一种天然存在,人们只是利用了这条自然通路而矣,在现代介入材料技术的发展推动下,逐步发展成熟。
神经介入,就是维系大脑健康的第三条生命线!当出现急性动脉梗塞时,急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时,采用血管介入治疗,可以快速打通患者生命线,堵塞住出血破裂口,“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抢救生命。
周日科普往期回顾为什么要做全脑血管造影?
电子烟越来越流行,难道它危害小吗?
节后体检指南,活着才是硬道理!
颠覆!春节福利,吃肉吃脂肪有益健康!!!
高血脂症,你的认识可能有误区
糖尿病不重视,会引发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注意了,冬天要预防脑出血!
卒中后抑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