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传奇故事

找工作就来网络编辑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enklarediabetes.com/chaoliu/xinchao/2353.html
在国际社会风起云涌的多事之秋,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全党全国隆重纪念意义非同寻常。这里,沿着近4万字的《李玉增回忆录》本人真实记录的脉络,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老兵——一位老二中学生起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屡立战功的普通而又传奇的河曲老兵。苦难童年这位老兵大名李玉增,在村也叫李根成,是山西省河曲县赵家沟乡泥彩村人。民国十七年(年)三月初一,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7月他16周岁时进入半军事化晋绥二中(老二中)学习,从此就开始了长达16年的军旅生涯。学习期间就参加了抗战行动,正式参军后参加了绥远战役、高家堡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宜川战役、澄郃战役、荔北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解放战争,一直到年他奉命赴朝参战,参加老秃山战役、烽火岩战役、.6高地战役等,一生参加大小战役44次,有4次死神和他擦肩而过,在战火锻造和鲜血的洗礼中,他成长为一名文武双全意志如钢的革命军人,是共和国一名年轻而出色的文职军官。他历任晋绥野战军独立二旅宣传员、助理员、参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七师副营长、干部处长。转业后历任邮电部工业学校人保科长,沈阳市邮电印刷厂书记、厂长,辽宁省邮电干校副校长,辽宁省邮电管理局行政处副处长、审计监察处副处级监察员,离休后为厅级待遇。他转业地方工作,服从组织安排,没有居功自傲,主动退居二线。他的传奇经历,他的出色战功,广为乡人、部队和地方传颂,战场磨炼了他的意志却摧垮他的健康,积劳成疾不幸于年9月15日病逝于沈阳。他戎马十六载,久经沙场,亲眼目睹并见证了共和国诞生前后那一段非同寻常的血与火的历史。他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一丝喜气,更伴随了一场灾难。这年冬天他家遭受了土匪抢劫以致家破人亡,家财被抢,其父李德才被吊打致病致死,少小失父的李玉增及其长兄李玉贵在其寡母的泪水中长大。六、七岁就开始帮母干活,喂牛放牛;老年时回忆,“记得一生在家中只穿过一件新棉袄。”可祸不单行,唯一的壮劳力哥哥李玉贵在年被国军35军派了壮丁,母亲卖地变产又卖掉仅有的一头毛驴凑足47块银洋雇人前去冒名顶替,不曾想雇的人只干三月逃走,乡里追逃又到家中把哥哥抓去当兵,落得人财两空无异于第二次遭劫。哥哥一年后在绥远即今呼和浩特市逃脱,但不敢回家东躲西藏又是二年,母亲怕再二丁抽一,就让李玉增到旧县完小读书。可劫数难逃14岁时他果被派了壮丁,为躲此劫决定把他过继给本村一户左姓人家,因未凑效未成事实;急中生智跑到就读的旧县完小求救,校方以该学生不够当兵年龄交涉终于留下。此后咬牙完成了高小学业,年7月,早熟懂事又初步接受了革命宣传的他,毅然考入著名的共产党半军事化干部学校晋绥二中,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晋绥二中实行供给制,穿的校服是库存次军装,学的是抗日救国、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等内容。在此他成长很快,确立了自己的革命人生观,除了范若愚、刘静山等理论家校领导的言传身教,还有两门“实践课”让他终身难忘:一是日寇扫荡参与抗日,二是国民党经济封锁搞大生产运动。入校当年10月鬼子扫荡占领了二中所在地保德县城,学校紧急动员给学生配发步枪手榴弹,一昼夜里急行军,赶赴陕西神木王家坡暂居,白天露天上课,夜间轮流放哨,一月后才返回。那时老二中学生一手拿书一手拿枪,当年冬天就有聂树德等两名新三班同学被敌人抓去惨死在刺刀之下。国民党经济封锁是又一大生存危机,当时解放区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学校和其他党政机关、军队一样,掀起大生产运动的高潮,积极组织生产自救。他首先参加了校办木工厂,甚至利用旧木打制过棺材出售,他学会了木工还当过一段负责人。在学校的农业生产基地岢岚开荒种地,他也是行家里手。在校一年半,其实真正学习时间并不多,而通过参加这些生产劳动活动,培养了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他由一个怕当兵而外出上学的放牛娃,成长为一名自愿投身革命的进步青年。国内参战年12月,当初为躲当兵离开家乡的他入党又参军。加入共产党的准确时间是当年12月23日。参军因巧遇他们新九班的班主任老师邹靖华是许光达司令的爱人,他成为班上被选中补充部队的5名学生之一(成行只剩了3名),其时老二中已迁五寨,给了路费让他们自行步行到部队所在的绥远去报到,由于战争时期非常阻隔,四五天路程足足走了15天才到达。有趣的是一个绥远弟兄俩形成鲜明对照:哥哥被“国军”绑架抓壮丁在绥远当了逃兵,而弟弟则是自觉自愿远远路程自行到绥远当了“共军”。这一年他17周岁,有文化的他被分配到了许光达属下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二旅的政治部宣传科。他怕谈兵色变的母亲担心和阻拦,到达后才写信告知家中。他把别人都未上交的部队给的少许路费结余如数上交,因此入伍伊始就有了老实人好名声。年初,旅里成立干训队调他去当了文书兼事务长。这个队住在丰镇一处庙内,无畜力无运输工具,近百人粮菜靠他和炊事员两人肩扛手提,从不叫苦邀功。日寇投降内战爆发,我军奋起反击,6月他所在的旅北同蒲中段首战告捷,接连攻克朔县、宁武、段家岭、崞县,这也是他一生参军接受战争考验的开始。一个多月连续作战后,同年7、8月间干训队解散,他被调到旅部通信科担任收发员,掌管骑步兵通信传递任务。接着攻打原平、忻县,当年中秋节月饼是在围困大同的战壕里吃的。接下来参与的张家口保卫战敌强于我,10月11日被傅作义军攻占。春节前奉命南下,经神池、五寨、岢岚、岚县、方山、离石,进入阎锡山重点控制区蒲县、大宁、洪洞、赵城边山,不久在龚芦道村歼敌一个新兵团,这就是歌剧《刘胡兰》中唱的“勾子军来了整一个团,叫咱们包围的牢又牢”那一次。他在参加汾孝战役时第一次遇险幸存,旅指挥所被炸伤亡四、五十人,并肩工作的通信参谋毕庆略头负重伤,个别负伤战士因未能及时抢救,部队返回打扫战场才发现早被大雪掩埋冻成僵尸。此战延续到年2月15日解放文水,歼敌余,大大挫败了阎匪军。这次胜利与晋绥野战军出敌不意第一次使用缴获来的美制报话机有关,作为通信科负责收发的他自然也有功劳。幸存的他还经历了场小小“艳遇”:房东老太太看中了他非要让他给她女儿做上门女婿,离开时还给他衣袋里装了不少大枣。孝义战后打古交,牺牲了同村战友贾有成。转娄烦集训,通信科常为住西庄村化名周金的陈伯达转送文件,还听过陈所作的形势报告。年8月麦收时节,许光达率晋绥军区第3纵队从临县黑峪口西渡黄河,进入陕西投入了保卫党中央、解放大西北的战场。首先围绕攻占榆林,渡河后直捣榆林北重镇高家堡。当晚10时结束战斗,全歼敌守军邓宝珊部68师团,击毙团长活捉敌少将警备司令张子英。8月20日下午汇入六纵一纵队又对沙家店发起总攻,旅属两个团所分任务是在左侧固守乌龙堡阻敌增援,一昼夜激战全歼敌36师旅、旅。当时胡宗南23万人马占领延安,中央机关撤出在陕北与敌周旋,情况危急。此一战役伤亡惨重,但直接保护了中央安全,李玉增也曾目送一队人马向北离去,第二天才知那就是毛主席、党中央的队伍。此一战役也是敌消我长的标志性战役。董钊、刘勘率国军七个旅南撤,李玉增所在部队又在九里山阻击七昼夜,至9月下旬一举攻克延川;10月7日开始攻打清涧,一个仅平米小山包上双方竟伤亡上千人,许光达写亲笔信劝守敌76师师长、黄埔军校同学廖昂投降未果,最后活捉廖昂后问老同学有何感想,廖说“佩服贵军,兄弟彻底认输。”“打清涧,活捉敌中将”这一西北战场的胜利佳话,当时在军内民间广为流传。接着部队沿咸榆公路北进,至绥德参加了万人大会聆听了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报告,再打榆林,敌守军给养被我军切断靠西安空投,飞机不敢低飞,许多食品、弹药落入我军阵地。两次架云梯攻城未成,11月严冬降临又有马鸿逵兵到,转而打援,由于山西物资未到,粮食缺乏,一连两周受饿受冻,后南移清涧开展诉苦和“三查三整”新式整军,出现极左,造成个别出身不好的知识分子无辜挨整甚至自杀,对同为知识分子的李玉增触动很大。之后根据中央部署战场推向蒋管区,三、六纵队于年2月中旬逼近宜川再会敌76师,17日攻克城北虎头山,20日李玉增所在旅20团拿下外七郎山,等到敌29军刘勘部两个整编师四个整编旅进入彭总布下的口袋战,大规模山地运动战从2月29日打到3月1日,将敌全歼。击毙刘勘及90师师长严明,死伤余,生俘余。随即攻克宜川又歼敌76师余活捉一旅长。宜川战役对胡宗南部是最沉重一次打击,彻底改变了西北战场形势。当时有传敌军开追悼会编“挽联”为:刘勘戡乱乱不止,严明清政政不清,双命呜呼。这更像是我军将士的嘲讽之作了。宜川之后进攻洛川,李玉增所在旅团负责洛川城东南攻坚。彭德怀只身带一名警卫员前来视察,警卫员给彭总换了一顶帽子就深入了连部指挥所,直到上午11点才退出前线掩体回到团指挥所。彭总这样不顾个人安危掌握第一手战况的作风对官兵激励很大。年4月初彭总率部直插胡宗南补给重地宝鸡。4月26日李玉增所在部队奉命阻击延安逃窜之敌,遭遇敌野炮营、辎重营和后卫团,六小时激战歼敌余,打死打散不少敌军官太太,战斗结束公路两侧横尸遍地,那些穿金戴银官太太被老百姓剥得赤身裸体又加下雨变腐,让人目不忍睹,他当时就亲眼目睹了胡宗南占领延安14个月后狼狈逃窜时这“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惨景。黄龙集结,再歼敌新组建的36师。整训至6月上旬,胡宗南进犯韩城,我军先阻后放,转而钻进荒无人烟又阴雨连绵的黄龙山隐蔽两周,敌军36师根本没想到伏兵在此毫无防备从黄龙山下进驻韩城,在他们想着胜利在望给胡长官报功请赏当口,就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全歼敌军,夏季攻势获胜,我军也伤亡惨重,李玉增所在旅打虎蹄山东梁州村倒下烈士四、五百人,其中就有石佛河老乡年仅21岁的九连副连长白印璧。掩埋烈士裹尸白布不够用,只好将原来每人一丈五减半使用。黄龙战役后,纵队旅改编为军、师建制,李玉增所在旅改为第一野战军三军七师下设19、20、21团,通信科当收发员二年半的他,被提升参谋,休整时下连指导战术训练,作战时协助科长掌握通信联络,上下传达首长指示,行军转移组织电话架设、收撤,以及带向导引路,夜行军撒路标等。9月初下蒲州白水一带征粮,10月开始冬季攻势,他所在军在大荔县北与敌65军接火,激战一昼夜消灭敌一个师。下面引录的他对此战中的三段连续而真实的回忆文字,足见他这个通信参谋所经受的辛劳与艰险与一般战士相比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在李家坡村头,师长指派我去找向敌出击的21团联络,就顶着敌人机枪扫射和飞机的盘旋跑步前进。天色未暗,敌人看到之后机枪猛扫我的脚前,身后弹头噗噗落地遍地火花,赶上坟包就趴下缓口气,一连穿过多米开阔地封锁地段,找到了21团一线连班的阵地,又找到团指,问明出击态势传达了师长指令,立即从来路返回,再次遭敌实弹迎送,巧得幸存。回到师指汇报完情况,师长当即下令再去传达新指令……”“新令传到又返师指,饥渴交加,错过了晚餐,找点水也没有,只好忍饥挨渴钻进窑洞想找一块地方休息,从前到后只有最后两位之间稍宽点,我就弯下腰伸手推喊:‘同志请往里边靠点。’但纹丝不动,揭开盖的大衣一看是个敌人尸体,由于极度劳累也顾不得考虑什么,顺手将尸体侧了一下,倒出位置就躺下了,并将带血的大衣拉盖在我身上。入睡约两小时作战科长喊叫:‘赶快醒醒,指挥所要转移。’……”“第四天向敌军90师驻地良石城开进,至南北蔡庄时遭敌野炮轰击最近一弹就落在我头顶靠上2米的堡墙上,我的半截身体被炸下来的土埋上,震得目瞪口呆,旁边司号员王天甲将我拖起,幸好体无破损,唯独耳鸣失聪,三个月后稍有恢复,这也可说是我第三次命大没死。”荔北战役结束在韩城边山休整两周,再出击三原、富平,攻坚永丰镇,第三次歼灭敌76师(新组编)余人,李玉增火线传令三次。队列参谋左肩负伤得30元抚恤金卖香烟请客,而他却安然无恙。战后撤至澄城北,他们住西河头村。春节来临,练兵空隙排练高桥秧歌,组织团拜,在蒋管区军民同乐过了第一个春节。也就这样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年。年开始战场南移西扩,解放兰州成为重点目标。3月份宁夏马继援骑兵来犯,我军进入乾县北寡婆岭布防阻击,7师20团3营阻击掩护全军战略后撤,全军深夜分三路跑步撤退,他担当在前撒路标任务,用面粉在地上撒箭头,一夜跑出了多里,越过泾河甩掉了敌骑,经历了一次极高速急行军。休息不久再次向乾县、醴泉、岐山、凤翔追击。时值伏天,炎热缺水,不少战士路途中暑倒毙。相继在渭河两岸南北夹击,敌3个军大部被歼,仅他们七师俘敌多人。从此西安之敌陷入四面楚歌。向甘肃进军途中因为应急他被调到侦察科,先于部队出发既查敌情又踩道还要负责送情报,经过一整天攀登,通过人迹罕至主峰进入张家川以北村庄。之后突然又调他去队列科任职,分管行政管理、干部任命等工作。再度出发,他们部队在固关镇截歼敌骑兵14旅余,为“8·26”解放兰州拉开序幕。8月中旬兵分几路逼近兰州,他所在军负责西郊围城,七师第一个目标是狗娃山敌师防守区,激战几昼夜拿下。25日12时抢占了西门外桥头街房顶,烧毁铁桥,城内守军成瓮中之鳖。突击队发出信号,七师各团迅速向城里穿插,26日早一时巷战激烈展开。师长派他进城紧急传令,他一人一枪穿插敌阵,敌人向他射击,他三次举枪还击,终于冲出险阻,进西关遍地死人死马军用辎重,传信后紧急返回已筋疲力尽,见院里拴有缴获的战马,骑了一匹就出了城。8月26日上午12时战斗结束,兰州解放。前述每次战役他都是亲历都有遇险,但兰州战役是他射击最多冒险最大的一次。他们七师动作最快,抓到80%的俘虏万余人。大西北彻底解放在望,河口总结后继续西行,经过永登、乌鞘岭、古郎、武威、山丹、张掖,这次行军非比往常,步、骑、炮兵沿兰新公路日行夜宿威武异常。只是石子公路太费鞋,不少指战员磨破了脚流着血走路。至9月中旬越过玉门、哈密,25日和平接受了陶峙岳和包尔汉领导的新疆起义。他们军到酒泉后留在河西走廊,七师在张掖高台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消息。对敌战斗的枪炮转换成了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礼炮,不少军人成建制转业接管地方,他们也开始了配合地方的土改、生产,同时部队自己也组织生产。司令部40多名生产人员由他担任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加上参与花墙子乡水利委员会管理,起早贪黑忙个不停。该乡当年清理灌渠他提出了按地投工新办法,贫下中农非常欢迎,进度很快。后又提出改革用水管理,由此让这个21周岁的李参谋全乡扬名,还在年终师直干部大会总结时得到政治部主任点名表扬。部队自己种地多亩,好多人不会干农活,如碾打后扬场只有他会,能者多劳就累下了咳嗽病,总结评比时全队一致通过给他报记“二等功”,别人写出材料后被他压下未报。革命军人本色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不计较什么个人名利得失。建国初学苏联加强部队干部工作,他被从队列参谋调到新设的干部部任助理员。党内又连续几年任民运委员、青年委员兼团支书。年至年初“三反运动”又被组入打虎办公室。师部成立收缴藏物处理委员会,他当办公室副主任。师部移防后他仍在干部助理任上承担干部任免调遣业务。一直到年抗美援朝出国。赴朝抗美年12月11日,毛泽东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立即赴朝,第1军各部由西北到达东北,在吉林通化市一线集结。李玉增随志愿军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出征前所有战士全部剃成光头,每人填一小卡片装入上衣口袋以备牺牲后认尸方便。他们白天在隧道里隐蔽,晚上敌机轰炸停止才继续行进。4昼夜到达谷山,接手兄弟部队防区。此时搞军衔鉴定,他由正连晋升为副营,享受中尉待遇。他赴朝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带领4个通信连上前线阵地。人生地不熟,桥被炸断淌水过河,冰渣扎破了腿,冒着危险,忍住疼痛,克服想不到的困难完成了任务,还亲手整理出47军师某部“边打边整顿补充干部”的经验,材料转发全师全军。他把干部工作做活做细做到一线,老秃山、烽火岩是和上甘岭相连一体的著名阵地,由他们21团3营7连防守,阵地表面经常有飞机重磅炸弹和远射程大口径炮弹轮番轰击,茂密树林早成焦土三尺,当时美军规定每天必须向这里打出5吨以上钢铁,每隔几分钟就要轰炸一次,人只能在坑道内活动。坑道内昼夜点煤油灯,空气严重污染,人人黑脸包公,每天早晨班长安排顺序轮流在洞口停留几分钟呼吸新鲜空气。猫耳洞里也不能闲着,每24人承担一个掌子面施工构筑工事,四班倒人歇工具不歇。每个换防下来的人都瘦好几公斤。他到老秃山就将20团4连的经验作了介绍,得到营、连长们重视,为他们初期开展小部队袭击敌人提供了借鉴;他深入打坑道现场边参加出石头劳动边找副班长以上成员谈心,记载了全连战斗骨干情况,在摸底调查交换意见基础上编排出三套后续干部提拔名单,被师部采纳。他回到师部驻地梨木洞后急性气管炎加重,卫生所要求停止工作治疗,打盘尼西林三天方退烧,换下衣服泡到水里还未来及洗,师首长组织夏季攻势动员干部下基层,他又先穿了别人军装连夜下到20团。同行3人行进中被坦克炮打爬地下,赶快跳起抖抖身上石子和土急跑至一个库房洞口,就见又一排炮弹在他们离开的地方落地开花。他还打趣说:“真不简单!老美都用礼炮迎接咱们到来。”天明到达3营8连阵地。其时为年6月初,板门店谈判李承晚不签字陷于僵局,正需要战场教训加以配合。正好七师前方是李承晚主力伪1师防区,9公里内6个山头,命令由志愿军第1军第7师20团打.6高地及其两侧无名高地,而他去的20团8连是组织进攻的第一梯队。6月25日开始进攻.6高地,此高地位于朝鲜朔宁东南、临津江东岸,由南朝鲜军第1师第15团1个连及1个火器排防守,环阵地有铁丝网、地雷阵、坑道、地堡、堑壕工事,已形成较坚固的防御体系。志愿军20团受领任务后,组织小部队积极活动,对攻击点作了反复侦查。19时30分开始炮火准备,志愿军门火炮进行5分钟火力急袭后,1、8、9连步兵发起攻击,8连最为神速,采取多战术突破,至19时42分第20团全部占领.6高地。此后数日南朝鲜军发动75次反扑,第20团与之开展了反复争夺战,战斗惨烈,8连一共打退南朝鲜军23次进攻,此时整个连最后只剩下连长王虎元、火线任命的副连长吕宽竹等8个人。在了解每个人立功情况时,因幸存者太少难以搞清,多数成为无名英雄。战役结束,8连理所当然被志愿军授予“二级英雄连”,连长王虎元荣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此次作战,第20团共歼南朝鲜军人,自身伤亡余人。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前方的胜利逼使李承晚在停战协议书上签了字,年7月27日公布晚10点全线停火。为了欢庆这一时刻到来,悲喜交加的我军专门准备了给放下武器敌军的纪念品,宣传品包装的烟酒礼物送达交界处,广播站发出欢迎敌军共庆停战的联欢邀请,早晨敌军三五成群前来领取礼品,份礼品不到中午就被领完。下午又有敌军官过来,还带来一堆破旧小三针手表作为礼尚往来,这些全部上缴作了陈列品。这场急转弯式奇特联欢,充分显示了志愿军热爱和平的博大胸怀。这场战役中,由于李玉增战勤干部工作出色,特别是参加8连战场动员、战后总结整顿贡献突出,相关连队为他向师里写了3份请功报告,师部审查批准他荣立“三等功”,成为师机关唯一的营以上立功干部。与此有关,他在1军礼堂光荣出席过崔荣健副帅代表金日成主席主持举办的国宴欢送大会;停战后他又被留在朝鲜守备多年,年3月由志愿军任命他为团干部处长,年又兼管了同朝鲜军队、政府的联络工作。直至年10月撤军回国。可惜长期的战场生涯摧残了他的身体,多病缠身特别是胃溃疡疼痛得他经常用打阿托品维持,回国后驻河南同港并到驻马店医院治疗。年因撤销团干部处重新安置,健康原因使他丧失了继续晋升的基础本钱。转战山西、保卫延安、解放兰州,从日本小鬼子缴械到美国大鬼子停战,在经历过长达16年战场生涯多达44次战役血的洗礼,在新中国打完最后一场硬仗之后,这位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共和国战士因身体原因想到了急流勇退,主动请缨脱去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年他从1军7师转业到了北京市邮电工业学校,隶属于邮电部工业局。由学校参军又转业到学校,这次偃武修文是一次文化的回归。此时,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兵只有31岁,刚刚跨过而立之年。而这所学校更加年轻,是个建校仅仅一年的大跃进产物。到部队接收转业的领导谈话原来说的是让他去一所工业学院当系主任,不知何故实际阴差阳错就错了两个字:“院”变成了“校”,“系”主任变成了“科”主任(先后在普教科、人保科任职),从来没有计较过个人名利得失的他认了,这就叫做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吧,他这样一声不吭上了任。想到身边曾倒下过那么多的战友首长,自己能从44次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死里逃生就已是大幸了,应该别无他求才对。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时刻,他们选择了挺身而出;当和平到来时刻,他们把往日的荣耀悄然放下,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投身地方回归地方,也有无法“随缘”不容易“回归”的地方,那就是长期养成的雷厉风行、心直口快、公私分明、爱憎分明等军人作风,使他对新的工作环境老也难于适应,耿直较真让他屡屡犯上受辱,这个群众中依然“最可爱的人”,在某些领导心目中就变成了“最讨嫌的人”,特别是到了文革时期极左无序,他更是常常因耿直受到冲击甚至一度被蒙冤受屈开除党籍,后来理所当然得到了平反昭雪。儿时为逃劫难,母亲曾让他过继左姓人家遭他拒绝,这回因再次断然拒绝被“过继”给“左姓人家”而蒙受劫难。劫难归劫难,他照例还是无怨无悔不改军人作风,做了许多他觉得应该做也大受群众欢迎的好事实事。在北京邮电学校,他仗义执言保护了两名被诬陷的无辜干部,深得干部群众好评,却引火烧身。这也是年10月他被调出北京调到沈阳邮电印刷厂担任书记的直接原因。在沈阳工作期间,他大刀阔斧抓生产上项目,雷厉风行打击歪风邪气,建立健全制度,使厂子焕然一新,产值屡创新高,还扩展了摩托车生产车间。可文革开始后因他被“靠边站”单位随之陷入混乱。之后一度他被调离印刷厂,年刚被“解放”后他担任清队组长,坚持未搞扩大化;年秋调市局技术革新办公室,三个月后到大东区局任总支副书记,由于勤奋实在获得职工好评;年又到沈河区局任局长兼总支书记。但由于印刷厂连派两任厂长难以扭转困局,沈阳市邮电局又非让他返回该厂任职不可。但因干扰太多工作艰难积劳成疾,年4月做了胃切除手术,10月上盘锦“五七”干校一年,后辗转调回市局任行政处副处长三年。3年55岁时他主动让贤退居二线,直到8年4月沈阳市委组织部红头文件批准他以厅级待遇离休。年军衔制他工资为.5元,转业定16级.7元,直到离休共增资半级。按说工资水平不低;30年处级干部企业实权,但他从来都是不捞好处倒贴钱,比如他为厂里接洽业务接待费从来是自掏腰包。再比如沈阳市老市长王丹波曾是他一个深交战友的部下,又因在“文革”同住干校期间,他曾仗义执言舍身保护过这位后起之秀而结为患难之交,但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有这样的硬关系他硬不“投靠”而且有意识保持了“距离”。连他为本厂自掏腰包贴招待费采购回来的木材,子女结婚急用他也谢绝同事们好意拒绝破例享受内部平价待遇。正是由于这样崇尚清廉一尘不染几成“洁癖”,他一辈子特别是老来过着非常清贫的日子。当年“四清”工作组按清廉程度给沈阳邮电全局领导根据民意分等划类,四类中他被公认位列最清廉的第一类里面的第一名。安贫乐道,问心无愧,他终身秉持了一个真正无私忘我,“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军人本色。组织上曾给他作过这样的文字评价总结:李玉增同志在参加革命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能为党积极工作,工作中能实事求是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善于并乐于帮助同志,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尊重。他胸襟开阔,识大体、顾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无私无畏,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一身正气。他崇尚实干,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始终保持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光明磊落,团结同志,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严格教育子女,坚决同腐败分子作斗争,显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再看看他用毛笔小楷书写的十分翔实的4万字《李玉增回忆录》,你就不难感受到他是一个多么有心、用心、细心和富于责任心的人。这份他的家属为编写《泥彩村志》提供的资料复印件,是他生前对自己的战场记录和转业后工作记录的集中整理,是他晚年的又一大“战役”又一大“战功”。作为当事人第一手资料,非常难能可贵。特别是其中战场记录部分,应该说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好教材,读来感人至深……在回忆录中,居功不傲的他曾这样“轻描淡写”地回顾总结了自己戎马再加老黄牛的一生:少年从军十六载,身经百战尚幸存。休战转业似改嫁,饱经艰难到花甲。心底无私天地宽,国泰民安度晚年。来源:太原道

“跨过鸭绿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jiaozx.com/gjsmj/9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