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历史人物简介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http://m.39.net/pf/a_4325805.html

陈光问,今茶陵县严塘镇人,是茶陵有记载的第一位进士。他在灵岩石窟办私塾和读书、研究学问,但屡试不第,直至唐天复元年()69岁时才考中进士,同榜进士曹松、柯湜、刘象、郑希颜都是年愈花甲的老人,故时称“五老榜”。中进士后,授官秘书省“正字”。

谭用式,今茶陵县潞水镇人。宋景定元年()状元,官至湖北儒学提举。

李祁,字一初,号希蘧,今茶陵县高陇镇龙集人。元代元统元年()乡举第一,为解元。次年参加全国会试,殿试第一,应为状元,因是“南人”,赐第二名进士,为榜眼。但人们仍称他为“李状元”、“李殿元”。初授文林郎,后历任婺源州丞、浙江儒学副提举。丁母忧期间,授湖南儒学提举,因时局动荡,未赴职,居家掌教杜陵书院。入明后,隐居永新上麓,主讲上麓书院。李书法、诗词造诣较深,开创李氏书法之先河,曾为《清明上河图》题跋。所著《云阳集》入《四库全书》。

陈仁子(—),今茶陵县腰陂镇东山人。南宋景炎丁丑()漕举第一,授登仕郎。南宋灭亡后,隐居东山,讲学著述。元大德八年(),创办东山书院。东山书院集教学、著书、刻书于一体,其著述、刻书成就尤著。陈仁子传世、存目著述共7种余卷,其中《文选补遗》、《牧莱脞语》入《四库全书》。历代著述刻本计13种余卷,东山书院因而成为湖南最大的图书家刻中心,其中刻印的《梦溪笔谈》现由北京图书馆收藏,为今存古代图书中的稀世珍宝。

刘三吾(—),茶陵县腰陂镇石陂人,初名昆,后名如孙。元代举人,明洪武年间特奏进士。元未曾任广西儒学副提举。明洪武十八年举荐入朝,任左春坊左赞善,迁翰林院大学士,委以刊定典章礼制及三场取士之法。主纂了《存心录》、《省躬录》、《书传会选》、《礼制集要》、《寰字通衢》等御用典籍。著有《学业启蒙》、《表忠发微》、《正气知非》、《化鹤》、《坦斋文集》、《斐然堂稿》等著述。其中《坦斋文集》入《四库全书》。

李东阳(—),茶陵县高陇镇龙集人。字宾之,号西涯。明天顺六年()进士,时年十六岁。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以及户部、礼部、吏部尚书,先后授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东阳是著名诗人、散文大家,以他为首创立的“茶陵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主纂了《明伦大典》、《孝宗实录》等御用典籍,著有《怀麓堂集》、《麓堂诗话》,均入《四库全书》。

张治(—),号龙湖,茶陵秩堂镇毗塘村人。明正德十六年()会试第一,为会元,赐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授文渊阁大学士。曾主纂《明伦大典》,主编《茶陵州志》、《长沙府志》。著有

《龙湖集》。

彭维新(—),茶陵县秩堂镇石陇人。清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先后任直隶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江苏巡抚。后升任户部、刑部、兵部尚书,授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诗文书画俱有名气,著有《墨香阁诗文集》。

陈泰,字志同,今茶陵县火田镇蒲江人。元延祐二年()会试第一,为会元,赐进士。其会试卷《天马赋》当时广为传诵,陈泰因此被人称为“陈天马”,他诗文书画俱佳,其作品《所安文集》后选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序》称他“笔铎凌厉,不可一世之才”。任陇南县令时,在与乱军激战中战死,时年二十九岁。

萧锦忠(—),字麟黼,号史楼,今茶陵县下东乡东山坝人。清道光五年()甲榜第一名进士,为状元,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八年回乡省亲,适两弟相继去世,遂绝意仕进,居乡赡养父母,操办子侄教养婚配。辞官居乡期间,主讲洣江书院和寻乐、明道书院。萧工书法、诗文词赋,著有《舆地汇参》、《自然斋时文辞赋集》。

谭仲麟(—),字崇德,今茶陵县高陇镇石床人。出身贫寒,16时自设私塾,教授生徒以自给。清咸丰六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御史、知府、布政使、巡抚以及陕甘、闽浙、两广总督。所到之处政绩显赫。

谭延闿(—),字祖安,号无畏,今茶陵县高陇镇石床人。清光绪三十年()会试第一,为会元,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民国鼎革后,曾三主湘政。投奔孙中山后,历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秘书长及建国北伐军总司令和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谭擅长诗书,书法造诣尤深。著有《粤游集》、《慈卫堂稿》等诗集。

谭云山(—),茶陵下东乡长乐人。杰出的旅印学者、诗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主要创始人、第一任院长,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深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以及尼赫鲁、甘地夫人等印度政要的器重,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年,中国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曾邀他为特邀委员。、年,两次应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年逝世,前印度总理甘地夫人亲发唁电。

彭柏山(—),笔名冰山,茶陵县秩堂镇彭家祠人。年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先后任红三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大众教育委员会书记、新四军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六纵队四十八团政委、十六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二十四军副军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年,在反《胡风集团》运动中,被错误处分,遭逮捕,出狱后从事大学教学工作。年含冤去世。彭柏山是深受鲁迅器重的革命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崖边》、长篇小说《战争和人民》等。《崖边》是最早反映苏区斗争的文艺作品。

颜元权(—),茶陵县严塘镇前山人。年美国威康辛州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学位。回台后任台湾大学外国文学教授。著有《文学的宏想》、《文学批评散论》、《文学经验》、《谈民族文学》、《颜元权自选集》等文集和《人间烟火》、《玉生烟》、《鸟呼风》、《颜元权散文选集》等散文集,与琦君、王鼎钧等人并列为台湾“十大散文家”。他有一颗“狂热的大陆心”,其散文《向建设中国的亿万同胞致敬》发表后,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很大反映。

陈冬尧(—),又名宗尧,茶陵县严塘镇龙潭村人。年参加革命,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茶陵独立团政委、红六军团四十九团团长兼政委、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团长、南下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和保卫延安战斗中,被党中央、毛泽东表彰为“战斗英雄”、“模范团长”。年8月,在岳阳县黄安寺战斗中壮烈牺牲。

谭余保(—),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人。年参加革命,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历任中共茶安酃特别区委书记、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湘赣省临时省委书记、湘赣省游击司令部政委、中共热河省委副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政府副主席、省委副书记、书记及中南局常委等职。他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刘转连(—),茶陵县腰陂镇石陂村人。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年参加茶陵三区冲锋连,年10月参加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分别担任红军模范师师长、八路军三五九旅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八军副军长等职。参加过长征和保卫延安、四平保卫战、四保临江、三下江南、辽沈战役、解放广州等重要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四十一军军长、沈阳军区司令员等职。年被授予中将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培善(—),茶陵县腰陂镇枧田村人。年参加农民运动,年参加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主力长征后,他随部在湘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分别担任湘赣临时省委常委、湘赣游击队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大队政委、苏北抗日指挥部第二纵队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副政委等职。指挥和参与指挥所部参加了苏中战役、孟良岗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宁沪杭战役、福厦战役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州军区政委、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年被授予中将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5月8日,遭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年5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刘道生(—),茶陵县严塘镇山寺村人。年2月加入共青团,同年6月转为中共党员。参加了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分别任湘赣省团委副秘书长兼巡视员、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政委兼中共平西地区党委书记、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委、四野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在“百团大战”、冀东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安新战役、衡宝战役等重大战役中,指挥和参加指挥所部在战斗中取得不少重大战果。新中国建立后,曾在苏联伏洛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年毕业回国后,曾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学院院长、海军航空兵司令员等职。参与了海军的组建工作。年被授予中将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周仁杰(—),茶陵县枣市镇荆芫村人。年参加农民运动,年初参加茶陵西乡游击队,年加入共青团,年转为中共党员。年11月,任红六军十六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警备二团团长、四野四十八军第一副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赣西等重大战役。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为我国中南海沿防御体系、南海海域及西沙群岛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年被授予中将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谭家述(—),茶陵县舲舫乡中洲村人。年加入共青团,年1月,由组织选派,考入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四师军事教导队学习。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南撤途中负伤,自香港辗转回乡。年12月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红军大学教育长、红六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长征。年,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年毕业回国后,曾任中原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等职。年被授予中将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彭国栋(—),字澹园,号郁文,今茶陵县秩堂镇彭家祠人。民国时期,曾任国民党少将处长、中将处长、中将参议、国民政府山东省省政府委员、行署主任、震华文学院教授、广东省政府顾问等职。年4月去台湾。主要从事教育、潜心学术研究。担任过香港珠海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的教授。曾赴韩国讲学,创办亚洲诗坛社,被推为社长。一生著述甚多,主编的《清史》尤为著名,被列为二十六史之一成为有名史学家。

寻找——张最美的茶陵人笑脸.8.6

笑可以传递给人力量,

融化人们心中的冰雪。

笑可以战胜困难和磨难,

笑可以使人走出曲折和迷惘。

笑带给我们好心情,也为我们留住了岁月的美丽!

茶陵山青水秀,人杰地灵,

茶陵人有牛的性格,“吃的苦”,“耐的烦”,“霸的蛮”,犟,也成就了不少名人!茶陵因南宋铁犀而闻名于世所以茶陵有“犀城”之称。

茶陵人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健康,向上!

现寻找——张最美的茶陵人笑脸!

把你或你家人,如花的笑靥,快乐具有感染力的笑脸照片传上来吧!

发到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jiaozx.com/gjsxs/6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