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森林太原,享宜居生活解读太原市国家森

点击蓝字   12月29日,市政府召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发布会,发布《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解读相关内容。未来,我市将按照规划实行,向国家森林城市迈进。

  问:《规划》对太原未来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

  答:国家森林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生态建设的最高评价。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我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一体化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再现太原城盛景”的有力抓手。规划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实施阶段,近期以所有指标全面达标为目的,实施年限为年至年,力争在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殊荣;中期为创森巩固期,以提质增效和完善为目的,实施年限是年至年;远期为深化期,以深化建设既有成果、明显改善太原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目的,实施年限是年至年。

  问:按照《规划》,到年太原会变成什么样?

  答:我市国家森林城市以创建“大公园、大湿地、大景观、大课堂”的规划理念建设,到年,城市融入森林,绿色辐射乡村,花草铺满大地,美景遍布并州,城有城味、乡有乡韵,构建出一幅城在绿中、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宜居家园画卷,形成“大公园”的建设格局;湿地面积逐步扩大,城市内部生态水系同外部河湖湿地互联互通,构建完整的生态水系网络,形成“大湿地”的建设格局;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构筑乔灌结合、林草融合、花草搭配的绿化美化模式,形成“大景观”的建设格局;“森林湿地建设生态课堂、城边林边建设生态场馆”,各类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义务植树基地先后建立,让人们在享受自然中感悟生活,在走近科学中提高素养,形成“大课堂”的建设格局。

  问:距离《规划》的实现还有哪些差距?

  答:年3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最新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包含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组织管理五大体系36项指标。目前太原市在7项指标上还有差距,需要重点发力。主要是村庄绿化、重要水源地绿化、受损弃置地修复治理、乡村公园建设、加强生态科普教育、规划编制和档案管理。前五项属于建设指标,后两项属于程序性指标。针对存在的指标差距以及需持续巩固提升的指标,太原确立了十项重点工作,分别为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不断提升环城森林公园品质、稳步开展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力再造百万亩远郊生态屏障、着力构建“两环一纵”绿道网络、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快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努力推动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大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难点在哪?

  答:太原属于北方城市,降水量偏低、立地条件先天不足是制约创森的主要因素。加之近年来,我市始终以每年近20万亩营造林的速度推进国土绿化,可以说眼前的、好完成的都已经完成造林绿化,剩下的地块基本都位于远山、边山,交通条件差、土壤瘠薄,造林的难度将持续攀升;另外,由于前些年国土绿化投资水平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以前推进的工程往往规格偏低、质量偏低,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既有工程需要提档升级,增加阔叶树、彩叶树,丰富林带的色彩,提升景观品质,真正将省委“绿化、彩化、财化”的建设理念融入到森林城市的建设中来。

  问:在创建中如何突出城市特色?

  答: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充分结合太原的地理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特色、未来主要规划措施及内容等综合因素开展创建工作。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确定市域总体布局结构为“一核、两脉、三圈、四极”。

  一核为以太原市中心城市核心区生态景观建设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主核。在这一核上,未来将重点推进中心城区景观建设,增加绿地面积,尤其是开展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使城区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广大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同时,形成对国家森林城市规划建设的认同感,通过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使森林走进城市、生态走入人心。

  两脉,一是我市东、西、北山形成的山脉,也是绿化造林重点建设工程的骨干动脉,在中心城区外围形成生态保护的屏障,作为造林绿化、生态保护等项目的重要载体,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主要支撑;二是汾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水脉,通过在水脉中开展的水系绿化等工程,构建生态连通的廊道,形成全市国家森林城市各个重要节点的网状支撑,构成串联网络。太原的山脉与水脉构成了一种“山为屏障、水为滋养,山为依托、水为网络”的总体结构,涵盖了未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程中的主要建设项目区域,也体现了太原独特的山水格局与城市总体风貌。

  三圈,一是城郊森林公园城市生活生态圈,通过环城道路生态景观带、森林公园等生态休闲场所的建设,达到增色、加固、添彩的效果,形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圈层。尖草坪区主要体现胜景再现,杏花岭区主要体现康养游赏,万柏林区主要体现生态科教,迎泽区主要体现寓教于乐,晋源区主要体现湖山古韵,小店区主要体现康体休憩。二是近郊平原及丘陵休闲生态圈,以中心城区外围郊县中南部平原以及丘陵生态建设为契机,通过林业产业发展、经济林建设、生态旅游项目、特色小镇等不同项目的规划实施,形成对中心核心建设圈的支撑体系;三是远郊山区防护屏障生态圈,通过防护林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的修复等,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打造太原的自然屏障。

  四极,以四县市(娄烦、古交、阳曲、清徐)城区形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四极。娄烦县主要体现“水”,突出水源涵养林和汾河上游湿地保护修复建设;古交市主要体现“山”,突出矿山生态修复和家庭林场康养建设;阳曲县主要体现“林”,突出生态屏障防护林带和全域森林康养特色旅游建设;清徐县主要体现“田”,突出农田防护林网的完善、特色林业产业和国际慢城绿道建设。

  问:如何推动人人参与创建?

  答: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要做到人人参与,提升市民行动的自觉意识,首先要形式多样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生态文明教育进学校、进社区,创森征文大赛、书画展,徒步节、生态马拉松等活动,开展科普宣传,免费发放带有创森Logo的实用纪念品及吉祥物等,让市民参与到创建中来,提升市民行动的自觉意识。

  问:《规划》实现后,会给市民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答:到年,森林面积预计将增加6万公顷以上,至年,全市年均生态效益总量将达到.75亿元。对于市民来说,可以最直观地感受到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地明显增加,花草树木明显增多,可供休闲游憩的好去处多了不少,山变青,水变绿,天变蓝,空气也清新,冬天的雾霾减少,城市树木增多,噪音也会小很多。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让城市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近期热点

触摸“晋商精神”

应对极寒天气,太原市热力集团基础热源全面升温

记者:李杰华

责编:任蕾

版式:魏杰

检查:常崇辉

  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jiaozx.com/gjsly/9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