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交二龙山的传说

据民间传说,二龙山原来不叫二龙山,自从五龙圣母将长子青龙和三子黄龙分派在这里,当地人就将这里称为二龙山。

有一年四月十二日,五龙圣母来到二龙山看望她的两个儿子,青龙与黄龙自然兴师动众热情接待。当地人遂在山上修建了五龙圣母庙,每到这天,人们都要到庙里祭拜五龙圣母和她的两个儿子,久而久之形成了庙会。

青龙与黄龙牢记圣母的教诲,布德于民间,所以,每逢天旱之年,前来祈雨者众多,平素里祈求子嗣的也经常不断,因此,二龙山五龙圣母庙香火旺盛,人山人海,使得岔口一带成为经久不衰的山地贸易通商的站口,直至抗战前,岔口村里仍有14家商号、3家粮店。

在二龙山巍峨的峰崖上有一个天然的溶洞,洞口面东,洞里的积水清澈甘冽,别具一格,传说黄龙就居住在这里。因此,当地人将此洞称为“黄龙洞”。每逢大旱之年,人们到此祈雨,锣鼓声响处,洞内黄色的黑色的金蛤蟆浮出了水面,悠闲地吃着人们的供品。人们则静悄悄地跪拜在洞前默默地观望着它们吃食的动作。带头祈雨的长者则用杨树梢轻轻地在洞口泼漂雨壶,并喃喃地重复着祈雨的谶语:“扫洞道尽疑无路,洞水青绿黄黑蟆,洞口凉爽无炎暑,龙洞巍峨然可观。”待到金蛤蟆食饱离开水面后,老者便停止了用杨树梢泼漂雨壶的动作,这时壶中的水有几寸深,便是求得了几寸雨。

相传,二龙山圣母庙里有一口特铸的大铁钟。其高九尺九,钟内可摆开一桌酒筵。据说铸此大钟的是一位得道的仙长。他将此钟设法安置在庙内的钟楼上后,临走嘱咐老禅爷说:“待我走后三天,再上钟楼上撞钟,不可提前也不可推后,切记切记。”可这老禅爷是个好奇心十足的人,他觉得一天与三天没有什么区别,待铸钟的老道走后的傍晚,老和尚便急不可待地提前两天撞响了钟,钟声挺大,当即震聋了老和尚的耳朵。钟声响起的时候,铸钟的老道士刚好走到屯兰川口的屯村。他听到钟声,急忙调头赶回了庙里,用手抚摸了大钟一圈。然后失望地对众僧说道:“此钟名叫‘百里外’,就是能响到百里以外的太原县,现在破了音响,只能响到屯村,而且钟声沉闷,能震聋耳朵”。要不是老道回来后用双手抚摸了大钟一圈,谁敲钟谁就会变成聋子。后来这口钟虽然没有了悦耳动听的音质,但敲响后方圆五十里以内都能听见,只可惜这口钟毁于战乱年代。

此外,二龙山五龙圣母庙旁有一风洞,洞门上有一大石头,风洞里小外大,刮起风来大石在摇摆,风声挺大,但扬不起沙尘,人称神石风。据说这是圣母安设的“镇风石”,主要是防止二龙布雨时带起的大风,所以直至今天,二龙山地区无论下多大的雨,却起不了狂风。

赞赏

长按







































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
白殿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jiaozx.com/gjsly/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