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日至5月26日共监测天,其中二级以上天数共计天,同比增加8天,优良率80%。综合质量指数5.58,位居太原市第二名;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出境扫石桥断面地表水1-4月份水质达标率%,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涉及古交市河口镇河口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这份不错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从中可以看到古交为打赢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坚定落实“绿色古交”发展要求,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作出的行动努力。
全力推进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采用先进技术实现精准治污。依托新型科技手段,利用污染源光博量子走航立体溯源系统,对全市开展了全域垂直探测和水平扫描观测,识别本地污染排放热点和高空污染输送来源,进行大气污染溯源工作,为大气污染攻坚提供了精细化、科学化的数据支撑。
深入推进散煤污染治理。一是划定了“禁煤区”。建成中心城区面积3.23平方公里,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煤炭及其制品,燃煤污染源全面拆除,实施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实现“清零”;二是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的原则,全面完成“禁煤区”内“煤改电”清洁供暖改造户、集中供热户,拆除燃煤小锅炉84台,并正在对年清洁能源供暖工作进行确村确户;三是开展了农村地区清洁供暖改造试点工作,太原市下达的梭峪乡梭峪村5户低温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改造、马兰镇康庄村2户及晋通源汽修厂浅层地热能改造已基本完成。
开展扬尘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了工业企业扬尘、裸露地面、城乡结合部道路、建筑垃圾渣土清运、拆迁和土方作业和渣土消纳场及通往渣土场道路等六个专项整治行动。环保部门出动余人次对全市工业企业及矸石场开展全面检查,检查工业企业余家次,下达整改通知62份,罚款金额万元;市政府筹措近百万元对火山片区等拆迁裸露地面绿网覆盖4.5万平方米,对火山新区边山公路等黄土裸露区域进行全面洒水,累计出动余台次洒水车辆进行降尘,洒水量达到1.2万余吨;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加大物料堆场封闭扫尾和企业“五堆”清理整治,出动洒水车辆对企业周边和交通干线每日四次洒水降尘,累计出动洒水降尘车辆1万余台次,洒水量达到10万余吨。
此外,继续推进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开展机动车限行管控及柴油货车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了秸秆禁烧露天焚烧管控及禁炮专项行动。
稳步推进
水污染防治工作
开展了焦化、煤炭洗选等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工作。焦化企业强化了熄焦废水达标使用,建设熄焦废水回用处理设施;洗煤企业建设了满足生产需要的洗煤水闭路循环设施和事故状态下洗煤废水不外排的事故水收集设施以及初期雨水收集池,确保事故状况下无废水排放。
开展了工业废水治理工作。东峰煤业、铂龙煤业等9个企业开展了废水提标改造工程,7月底完成改造后,外排矿井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华润原相煤矿、福昌煤业等13个煤矿企业开展了矿井水处理系统、矿井污水处理站建设及提标改造,年底前实现达标排放。另外全市已建成投运的13座煤矿矿井污水处理站,运转正常,且矿井水正常情况下不外排,全部回用于井下洒水灭尘、地面洒水降尘,极大地降低了矿井水对汾河水质的影响。
同时,建成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水直排;开展了生活污水处理厂保温提效改造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大力整治黑臭水体;全面推进汾河流域古交段水体治理。
与此同时,坚持以煤矸石生态修复治理为重点,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目前,古交市上下正凝聚保护蓝天碧水净土的正能量,共同营造建设“青山绿水、美丽古交”的良好舆论监督氛围和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