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黄河流域异彩纷呈

治疗皮炎北京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1252.html
青海省

年端午节假期三天,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2.8%,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63.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

全省各地精心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色主题活动,陆续举办了非遗大集、百名绣娘绣党旗、非遗专场演出、“百年百艺·匠心传承”青海传统工艺精品展等43项宣传展示展演活动。西宁市除承办主会场活动外,各区县在商业街区、古城、广场、传承基地等举办非遗展示及展销活动,助力端午节消费。海东市各县区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花儿会、轮子秋大赛、纳顿节、非遗专场演出、戏曲表演、非遗产品展销、《非遗法》宣传等活动。海西州以“非遗购物节”为主线,组织传承人、非遗企业进行产品展销,销售额较为可观。海南州创新活动模式,非遗歌舞展演、传统手工艺展示、非遗进校园、线上非遗法讲座等活动形式多样。海北州举办“指尖上流淌的岁月”系列活动,围绕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及民俗类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展演、展销,推动非遗项目融入当下群众生活。黄南州紧扣活动主题,以非遗项目展板展示、非遗传承人展演、职校文创展示、藏蒙医药展示、非遗法宣传等为活动板块,践行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玉树州集中非遗项目、传承人和文创企业,通过展示特色民族服饰、舞蹈展演、论坛等,展示保护区建设成果。

四川省

“端午节”假日期间,全省纳入统计的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4万元。部分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和门票收入同口径分别较年增长.55%和.65%;与年同期相比,接待游客恢复到91.03%,门票收入增长6.67%。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共接待群众89.90万人次。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元市举行,全省同步举办余场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成都组织开展了民俗展演、音乐演出、艺术表演、展览讲座、假日乐游等5个主题、80余场文旅活动。乐山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充分展示峨眉武术、沐川草龙、小凉山彝族刺绣、毕摩草编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眉山在洪雅柳江古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吸引大批游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广元在剑门关景区举行“端午游剑门,蜀风正当潮”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祈福国泰民安。内江推出旱地龙舟赛、欢乐钓粽子活动和隆昌石牌坊旅游区《肃庆放粮》《红梅赞》等经典曲目展演,丰富了广大游客的假日需求。

围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各地纷纷推出红色旅游线路,开展形式丰富、类型多样的文化活动。全省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0.6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72.0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7%和.94%。攀枝花在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推出“寻根三线精神,追寻红色记忆”党史教育活动。绵阳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围绕“讲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开展穿红军服、吃红军餐、走红军路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获得游客纷纷点赞。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举办“伟大征程—红军长征在四川革命历史文物展”,中华彩灯大世界选取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中代表性的建筑、人物、事件,打造《百年辉煌》灯组。南充朱德纪念馆、罗瑞卿纪念馆、张澜故居、阆中市红军烈士纪念园、仪陇德园景区等红色教育基地游客如织。

三星堆博物馆持续引领文博热,接待游客3.37万人次,门票收入.8万元,分别较年同期增长%和.46%;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2.39万人次,门票收入.21万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接待游客5.5万人次,门票收入.94万元。在“三九大”文旅品牌引领下,全省15个5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3.6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77万元,分别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7.13%和29.77%。

“端午节”假期,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实现安全平稳优质运行,保持了强劲复苏势头。

甘肃省

端午假日,全省文化旅游市场总体供需稳定,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的目标。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1亿元,分别较年同期增长36.4%和38%;分别恢复至年同期水平的71%和72.2%。

假日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还整合发布“建党百年·陇原红色主题游、一见钟情·非遗瑰宝主题游、高天厚土·香飘庆阳主题游、经典丝路·河西走廊探秘主题游、陆上邮轮·环西部火车游、诗意栖居·陇原民宿主题游、九色甘南·香巴拉自驾主题游、‘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主题游”等“醉美端午”八大主题旅游产品,涉及30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展现共庆建党百年的浓厚氛围,荟萃厚重多彩的文化魅力,为广大入甘游客提供多项旅游线路参考。

今年端午节恰逢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高考毕业季,假期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向好,吃粽子、采艾草、戴香包等包含端午文化元素、红色文化和民俗特色的非遗文化旅游产品、短途线路深受追捧。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兰州老街主办的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邀请全省各地余名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通过“如意甘肃·多彩非遗”优秀非遗项目展演、“向建党百年献礼”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线上线下“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全面展示近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和传播的累累硕果,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参观体验。平凉市博物馆向广大青少年推出“和龙舟一起拿到冠军”“雕版刻绘时光·印刷记载历史”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崆峒山还推出“‘畅’享崆峒盛景、‘粽’享特色美食”体验活动、“学子免票壮游崆峒”活动;武威市塔儿湾景区推出“浓情端午——塔儿湾景区部分项目免费体验”和“粽情粽意——高考学子免费入园”游玩活动,让广大游客尽情放“粽”。

宁夏

为丰富端午假日文化旅游产品,满足群众假日文旅需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吴忠市举办了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宁夏主会场活动,活动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和“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黄河楼、光耀美食街、董府、大峡谷旅游区等4大旅游区同时启动,其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红歌联唱、“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专场文艺演出、非遗项目作品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健康生活义诊及非遗项目展演、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大赛、等非遗项目亮点纷呈,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同时也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为游客了提供优质的文旅公共服务。各地在结合非遗在旅游景区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银川市在各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展“棕情端午”系列活动三十余场,各种种亲子体验,畅玩整个假期。端午节期间,沙坡头景区开展了现场包粽子,吃粽子比赛,赛龙舟,放河灯等活动。沙湖景区为游客准备了七彩绳编织、包粽子、钓粽子、沙漠龙舟赛、做沙画瓶、对诗词、游花船等各种假日活动。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粽”享端午,“币”游兰山活动,活动期间,游客可以用参与游戏获得的钱币换取香囊和五彩绳换取粽子,游客在贺兰山感受山上夏日清爽的同时享受软糯可口的粽子,也别有一番意趣。西夏陵开展了过端午·佩香囊活动,凡购买“梦回西夏”、“穿越西夏”、“畅玩西夏”产品的游客可领取“兑换券”领取精美香囊,游客自己可动手添加喜欢的香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发布数据显示,端午小长假期间,内蒙古接待游客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超%,旅游群体和方式呈年轻化。

根据国内游客抽样调查、通讯运营商数据综合测算,年端午小长假3天内蒙古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万人次,同比增长.50%,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68亿元,同比增长.61%。

从全国客源市场来看,小长假期间,内蒙古主要客源市场集中在周边8省市区,其中,山西省、河北省、甘肃省、吉林省、北京市客源占比排名前五,占小长假期间接待游客总量的20.38%。

小长假期间,内蒙古接待的游客主要是以旅游度假为出行目的的自驾游客,游客群体主要集中在23-45岁之间的游客,占比83.02%。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小长假期间的游客群体中有47.02%的游客是通过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jiaozx.com/gjshj/10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